您現在的位置: 深圳政協網首頁 > 政協新聞 >
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圍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與深港澳規則銜接”舉辦專題研討會
來源: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深圳特區報、南方+發布時間:2022-05-09
5月7日,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2022年度第一次專題研討會暨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前海學術沙龍舉辦,就“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與深港澳規則銜接”展開研討。市政協副主席、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會長姜建軍,市政協黨組成員、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副會長陳林參加活動。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明確了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專家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的重點區域,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深圳應在全國建設統一大市場中承擔先行示范和引領支撐的作用,為全國探路、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研討會上,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深圳國際仲裁院院長劉曉春、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港澳經濟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閣作主旨演講,站在建設全國大市場高度,分別從實施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深圳國際仲裁與港澳規則銜接、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推進策略等角度,研討深港澳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問題,為深圳“雙區”建設、“雙改”示范、深港澳聯動等建言獻策。
在隨后的學術沙龍上,專家們圍繞前海如何搶抓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機遇、在深港澳規則銜接上更好發揮作用,深圳如何更好吸引留住人才等方面展開交流討論。
5月7日,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2022年度第一次專題研討會在前海舉辦。
譚剛認為,《意見》具有一個顯著的制度性設計特點,即在部署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等六大工作任務之后,從實施保障角度提出“優先推進區域協作”,鼓勵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積極總結并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
“《意見》這一制度性安排特點使得我們在全國建設統一大市場背景下來討論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這個話題,擁有了制度性依據,有助于把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這一既有內容,納入到國家最新工作部署之中并得以推進落實?!?/p>
在題為《以實施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為動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與規則銜接》的演講中,譚剛提出三個建議,一是用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制度安排特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市場一體化和粵港澳規則深度銜接;二是實施《關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深圳特別措施》),在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優化市場準入環境、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方面先行探索,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優先深化區域市場一體化;三是依托《深圳特別措施》,推進粵港澳規則深度銜接。
在譚剛看來,《深圳特別措施》既是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國家統一部署,也是中央賦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開展綜合改革試點等重大國家戰略本身所包含的使命任務,使得深圳探索創新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成為可能,有利于推動深圳為全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先行探路。
在國際仲裁工作中,最大的難點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還是其它?
劉曉春在演講中表示,由于國際仲裁具有“四跨”即“跨境管轄案件、跨境適用法律、跨境執行裁決、跨境共享資源”的特點,因此深圳國際仲裁院在與港澳的制度銜接并不難,最難的是長期形成的公信力,而公信力的形成離不開港澳因素的持續注入。
深圳國際仲裁院是粵港澳地區第一家仲裁機構,由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和深圳市政府創設于1983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經濟特區建設的產物、內地與港澳合作的產物。近四十年來,深圳國際仲裁院創造中國國際仲裁發展歷程中的多項第一,仲裁和調解案件覆蓋國家和地區達136個。
劉曉春說,深圳國際仲裁院的六個港澳因素即治理結構、仲裁員結構、仲裁裁決執行、法律適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六個港澳因素,其中治理結構的港澳因素最為基礎、重要。根據特區立法,深圳國際仲裁院的機構重大決策權由理事會區行使,而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海外的理事不得少于三分之一。目前,深圳市政府為深圳國際仲裁院理事會聘請的13名理事中有6名來自香港及海外。
劉曉春建議,在新發展格局下,關鍵是要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原則,深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和制度融合。
張玉閣在題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的兩個層級及推進策略》的演講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可分為兩個層級,第一層級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市場一體化,第二層級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首先需要大灣區內地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提高區域市場化、一體化、法治化水平,縮小與港澳差距?!?/p>
張玉閣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市場一體化方面,建議加快地鐵、城際、跨江跨河大橋、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大灣區內地城市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發展,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一體化、行政管理一體化等。
“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是大勢所趨?!痹谕七M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這一層級,張玉閣建議,加快推進粵港澳規則機制深度對接,重點在金融、法律、醫療、工程建設、智慧城市等具有基礎的領域,對標國際最高水平經貿規則,推進與港澳規則、機制、標準、管理等的深度對接,率先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接軌國際的規則體系。
編輯:趙文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