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深圳政協網首頁 > 政協新聞 >
市政協召開協商式監督座談會深化供給側改革 加快實現“幼有善育”
來源: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科教衛體委工作處發布時間:2022-04-29
“幼有善育”是“民生七有”的重要內容。4月27日下午,深圳市政協就“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開展協商式監督,政協委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匯聚民智促進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市政協副主席吳以環參加會議。
“幼有善育”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現普惠性托育機構街道全覆蓋。
隨著三孩生育政策的實施,市民對托育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3年前,深圳積極搭建政策體系,推動各項工作從“零”開始。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涉及到18個市直部門和各區政府的職責分工,涉及到場地選址、證照管理、投資主體、運營模式、人員培訓等諸多方面。為開展本次協商式監督,王翔、賈建國等政協委員前期與行業協會負責人一道,走訪了深業幸福家托育服務中心,與芽咪、恩和園、愛多紛、九葉等托育機構進行座談,對全市托育服務現狀及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摸底調研。
座談會前,與會人員來到深業幸福家碧海紅樹園托育服務中心,實地考察托育工作情況。
座談會上,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匯報了我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及工作落實情況,行業代表介紹了托育舉辦情況及困難問題。目前全市托育機構583家,街道的覆蓋率達到90.4%,托育事業發展面臨著服務供需不匹配、人才供給不充足、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等困難。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負責人透露了一組數據:2016年前深圳每年的新生兒保持在20萬左右,2017年達到了24萬的高峰,此后便呈下降趨勢。如何創造出年輕人“想生、敢生”的環境,減輕年輕人生育的后顧之憂,政協委員們呼吁政府加大投入。圍繞如何投、投在什么地方才能成為解決“幼有善育”的良方,呂華、阮雙琛、高青、陳勵、朱昱霏等政協委員從舉辦體制、人才培養、國外經驗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其中,有一條建議得到了較大反響。在解決民生公共服務時,時常會碰到場地租金貴的問題,財政往往采取補貼方式解決場地問題,“人工”問題反而沒有得到扶持。在推動建設普惠性托育機構外,還應該從如何完善家庭照護角度思考,落實育兒假政策,探索上門育兒師照護服務的培訓和補貼。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教育幼兒園園長王翔還建議,疫情之下,建議幼師可以兼職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上門服務。
隨后,與會市政協委員圍繞托育事業發展痛點紛紛建言獻策。對于市政協委員、行業代表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建議,相關職能部門現場予以一一回應。
吳以環表示,支持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就是支持城市未來的發展。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形成服務優質的照護服務體系,為市民群眾提供精準服務。各部門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增進溝通交流,創新思路,加快實現“幼有善育”。
編輯:趙文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