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深圳口述史 | 崔軍紅:創新推動智慧海洋科技跨越式發展
來源:深圳晚報發布時間:2022-01-20
崔軍紅
深圳市第七屆人大代表、深圳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院長、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吉林大學智慧海洋研究中心主任、全球知名高校南山校友聯盟首屆輪值主席、美國康涅狄格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終身正教授/前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水聲通信定位網絡、水下傳感器網絡、水下機器人網絡、智慧海洋技術、海洋智能裝備、海洋大數據等;近十余年來,帶領團隊突破了水聲通信、定位、組網技術,開創了“云-洋計算”方法論,建立了智慧海洋技術體系。她在本領域重要期刊及學術會議累計發表論文200余篇,被引用近兩萬次,其中涉及水下傳感網絡和水下機器人網絡領域累計引用萬余次(Google Scholar)。2007年獲得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杰出青年科學家獎;2014年被選為美國康涅狄格州科學與工程院院士。2016年全職回國,加盟吉林大學,組建智慧海洋研究中心。2021年11月,在深圳市和南山區的支持下,創建深圳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并擔任院長。
海洋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海洋高科技產業之一,可以賦能各海洋應用產業。深圳可聚焦海洋電子信息產業,面向南海大開發,全面提升產業鏈,聚集創新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和產業高地。
壹
當時水下聲學通信技術整體發展較為落后,這讓我明確了研究方向,決定以水下聲學通信為切入點,研究海洋物聯網。
國外深造
明確發展研究方向
我出生在東北,是在長白山腳下長大的孩子。我大學本科就讀于吉林大學計算機專業,1995年畢業后考入北京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所)攻讀碩士。1998年,從計算所獲得碩士學位,帶著計算機深造夢,我前往美國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互聯網核心協議設計,包括現在流行的視頻網絡和直播網絡會議。
互聯網最早發源于美國。在讀博期間,我們就已經開始接觸互聯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互聯網的發源地是UCLA,也是物聯網的發源地。當時“物聯網”這個概念在美國被稱為“傳感器網絡”,即IOT。我認為,互聯網整體來說是一種人的互聯,人通過種種通信的方式聯接起來,而物聯網則是物理空間萬物互聯。從研究角度來看,隨著時代科技進步,互聯網核心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在國內更是發展迅猛,逐漸產生了互聯網經濟,同時技術也在不斷地迭代更新。
2000年,我進入硅谷惠普實驗室實習,親眼目睹不少高校教師成立公司,成功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實例。這種既能做研究又能看到最終實際應用產業化的方式,一下子吸引了我,決定嘗試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開展“物聯網”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
海洋物聯網
跨越式成果落地
有了“物聯網”這個大方向,具體在物理空間里要研究什么?我們做了充分調研后發現,地球表面超過70%是海水覆蓋,在海洋里可以構建三維立體網絡。然而在水下無線通信網絡中,受制于嚴重衰減,電磁波在水中的傳播距離非常有限,因此以聲波為載體的水聲通信是在水下實現無線信息傳輸的主要方式。而當時水下聲學通信技術整體發展又較落后,這讓我明確了研究方向,決定以水下聲學通信為切入點,研究海洋物聯網。
2003年,我入職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并組建了自己的研究團隊。在前期啟動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大家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取得了一些成果。2007年,團隊成功研制出水聲通信(聲通)工程樣機,樣機的傳輸速率由原來業界的典型速率0.1~0.3kbps提高到6~9kbps,實現了水下高速通信,取得跨越式的創新。良好的開端,給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使我對最終成果充滿信心和期待。團隊通過三年時間進一步提高各項技術指標及聲通機穩定性。成果產品一經推出,就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采用,并獲得很高的使用評價。
▲崔軍紅帶領研發團隊技術攻關
正是因為強有力的團隊支撐和這項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我很順利地提前被授予“終身教授”稱號,并成為了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同時,聯合華盛頓大學,我牽頭成立了智慧海洋技術校企合作中心,初步探索出了高校企業相結合的產學研成果轉化模式,通過科研項目整合各種資源網絡,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
貳
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深圳確實具備這種實力,從技術、人才到政府政策支持等等,它的整體產業鏈配套非常到位。
放棄“鐵飯碗”
回國助力海洋發展
海洋是個傳統產業,海洋經濟之所以發展緩慢,是因為它的環境過于惡劣,人類對海洋環境相對陌生,認知還非常有限。缺的是什么?其實最核心的就是水下無線通信,沒有合適的通信手段,人類對海洋的探索無異于“耳聾眼瞎”。
2000年~2011年間,我幾次回國,發現國內的硬件設施已逐步發展完善。國家對海洋發展也非常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立足歷史方位,科學研判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形勢,圍繞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尤其是2015年~2016年,國內專家把“智慧海洋工程”推為“十三五”國家重大工程。也正是看到了國家在海洋領域的政策引導,讓我下定決心回國發展,為海洋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三個細節讓我最終選擇
深圳這片創新熱土
回國發展,落在哪里?當時從北選到南,遲遲未定。最終結緣深圳,說來也是機緣巧合。我們智慧海洋公司的CEO陳學思,他很早就來了深圳,從事互聯網通訊這方面。在多年的打拼經歷中,這座城市的開放包容力深深感染了他。在聽明白我描述的一番海洋藍圖后,正在尋找新方向的他和我“一拍即合”,并強烈推薦我在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落地扎根發展。
▲德訊投資創始人曾李青(右二)在智慧海洋公司參觀交流
2016年6月,我來到了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這里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高新科技企業云集且城市科技創新氛圍濃厚。我乘坐出租車,遇到了一位喜歡聊天的司機,他好奇地問了我是什么職業,當我給他大概介紹完海洋通信這個方向后,司機笑著形容說:“這不就是‘水下華為’嗎?”他的這句話一下子觸動了我。了解后才知道,原來他早期在華強北做過電子產品生意,所以對電子科技這方面相對熟悉。其實就從這么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創新創業是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
同時,深圳有一個服務型政府,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苿摬块T領導的專業知識儲備、對科技行業的了解程度,都讓我由衷欽佩。2016年底臨近春節,公司在走落戶流程。正準備回老家過年的南山區科創局領導聽聞朋友推薦并了解了我的意向后,特意更改行程約我面談交流?!澳氵@個技術的根源和瓶頸是什么?”“你的IP現在是什么進展情況?”交談過程中,該負責人的這兩個問題,讓我感受到他非常懂行。這就是深圳獨特的魅力所在,它敢闖敢試的精神和開放包容平等的親和力,感染了很多初創企業,愿意選擇在這里落地扎根,奮斗拼搏。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深圳確實具備這種實力,從技術、人才到政府政策支持等等,它的整體產業鏈配套非常到位。
海洋水下通信歸根結底還是屬于通信電子信息,我早期在美國做產品研發時,電路硬件是在深圳打的樣板,所以和深圳還是有很深的淵源。整體考慮后,我果斷決定扎根深圳,實現心中的“海洋夢”。
叁
目前,公司的水聲通信和水下無線組網技術,可以說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參與并見證深圳被賦予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使命
2016年,智慧海洋公司在深圳南山誕生了,定位是從事海洋通信、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智能高端裝備研發與生產,潛心致力于提供水下通導探測一體技術整體方案。2017年,公司正式開始運營。
這幾年的時間里,我還很榮幸深度參與并見證了深圳獲批成為“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城市”,成為全國首個海洋綜合管理示范區,被國家賦予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使命。這些定位和使命也對深圳海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圳有望在海洋管理的體制機制創新、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正是在這樣良好的環境下,公司先后成功獲批來自科技部與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等的重大科研項目。2018年8月至今,公司聯合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基于云-洋計算的深海海底觀測網無線拓展觀測系統研發”項目,實現海洋觀測系統之間的中遠距離雙向可靠水聲無線通信,達到傳輸距離不小于20公里,無線節點與主基站之間傳輸速率不低于1000bps的指標。
2020年10月,公司在云南撫仙湖成功開展創新演示項目“基于XXX的水聲通信組網關鍵技術研究”的湖上試驗。項目通過構建由20個固定和移動節點相結合的集成網絡系統,完成水下高速水聲組網通信湖試驗證。這是目前國內網絡規模最大、首個實現20節點固移結合的水聲異構網絡。
同期,公司為首屆水下機器人挑戰賽提供“面向水下潛器的浮標通信與測量系統”作為裁判輔助決策系統。這個系統基于類長基線通信定位技術,在賽區內共部署5套浮標定位基站,配合UUV(水下無人潛器)搭載的信標,實現區域內UUV軌跡跟蹤。系統在比賽期間圓滿完成了水下定位測量與裁判決策輔助任務。
領先技術
被廣泛應用于海洋各產業
“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團隊”是深圳經濟特區2010年推出的引進高技術人才的項目。在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公司成功榮獲“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團隊”稱號,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同年11月,公司順利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0年1月,在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下,公司正式入駐深圳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樓。截至目前,公司共取得相關知識產權70余項。
目前,公司的水聲通信和水下無線組網技術,可以說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項技術可廣泛應用于水下無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水下WiFi”網絡及“水下衛星”導航通信網絡,打造水下移動平臺自組織(Ad-Hoc)網絡。在此技術基礎上集成海洋感知、智能控制、數據分析、數據融合與可視化等技術,創新地提出“云-洋計算”的理念,與水上通信構成“空天地?!币惑w化通信網絡。為了提升海洋開發、海洋管控和海洋安全保障等各方面能力,公司將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海工裝備、海洋應用相結合,融合多元(源)海洋信息,實現對海洋的全面立體感知、廣泛互聯互通、海量數據共享、信息分析決策。
肆
2021年,在市海洋局指導和南山區政府重點支持下,我帶領團隊組建成立了深圳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
"產學研融合"
打造海洋科技創新產業高地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對我國海洋安全、海洋管理及海洋利用開發的發展日益重要。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此后,我參與了《廣東省加快發展海洋六大產業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規劃,提出“切實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海洋電子信息”的目標。同時參與深圳市《關于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的起草和編寫,提出“大力發展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向海發展,打造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高地和示范基地”的決策部署。作為深圳市第七屆人大代表,我在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建設蛇口國際海洋城,探索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等藍色經濟,“從山的這邊走向海的那邊”。
海洋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海洋高科技產業之一,可以賦能各海洋應用產業。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占全國的1/6,擁有全球最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完全有能力以現有大學、校區海洋院系和院所以及科技領軍企業為基礎,以籌建海洋大學、深??瓶贾行臑楹诵?,構建一流的深圳海洋科技創新聯盟,并對接和成為國家海洋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的一部分。同時,深圳可聚焦海洋電子信息產業,面向南海大開發,全面提升產業鏈,聚集創新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和產業高地。
和深圳海洋產業的同仁在一起討論時,我一直秉持“產學研融合”這個理念,只有真正和產業應用需求結合在一起,將科研成果轉化,才能推進這個行業領域長足發展。2021年,在市海洋局指導和南山區政府重點支持下,我帶領團隊組建成立了深圳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未來,研究院將聚焦于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產學研一體化平臺的建設,以水下通信定位導航探測一體化為核心技術,通過引進國內外高端海洋電子信息人才,開展水下無線通信、水下智能機器人、水下傳感探測、海洋大數據、海洋專用芯片等多領域前沿技術研究,建設多領域聯合實驗室,設立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化中心,加快海洋電子信息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科技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將研究院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領先的海洋電子信息技術研發實驗室、拔尖創新人才的集聚地、戰略新興高科技企業的孵化器,為深圳市、南山區推進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深圳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
回顧智慧海洋這幾年的發展,可以說是幸運的。公司趕上了深圳全力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歷史性機遇,以廣東風格、深圳速度、南山加速度,為構建國家海洋信息網絡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助力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適應海洋事業發展的要求。深圳正在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文化精神就是敢于嘗試和冒險,雖然現在還有一些短板需要補齊,但我對她充滿信心。
編輯: